close

4/6修改:

很抱歉無法在第一時間修改這篇文章,讓一些錯訊的訊息被分享出去。

 

首先我必須要向張同學道歉,不能否認的是,這篇文章是在一股怒氣之下寫成的,裡面涉及許多人身攻擊與情緒性字眼,這是不應該的。

 

錯的事,無論用再正義的立場去做,依然是錯的。

 

所有的留言我都有一一看過,獲益良多,也發現自己許多不成熟之處。社情網站的留言欄會一直開著,因為我們相信法律的一個精神:「真理越辯越明。」正反雙方的討論可以使關鍵問題浮現,對此概念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《走鋼索的律師》一書,可以瞭解為何罪大惡極的人也需要人幫忙辯護,以及現代法律體制的問題。

 

這次的修改主要針對留言討論中提到的幾點重點做修改:

1. 對張同學的人身攻擊及情緒性字眼。

2. 公聽會部分的錯誤訊息。

3. 關於刪除文章的部分。

 

這次的事件其實牽扯到許多層次的問題,本篇文章未盡完善之處,未來將另起專文討論。

修改前原文請見:http://twpublicinfo.pixnet.net/blog/post/21922785

希望以此做為警惕,

學習成為一名專業公民的路很漫長,但願能與台灣朋友們一起走得更好。

 

---

 

前言

 

或許,這個時候需要的,確實「不是」這樣的文章。

今天看到了一篇來自都巿計畫系的學生所寫的「關於王家都更案...」,舉著理性之名,卻完全暴露了所謂「理性」底下,專業知識的不足、法理常識的淺薄與人道關懷的欠缺。

 

在這篇文章裡,我會分成三個部分:

 

 

 

一、都巿更新到底是什麼?

 

我想先簡單解釋一下都巿更新的「真實意義」,好讓大家脫離教科書知識的束縛,回到現實生活真正看到我們需要的「都巿更新」。

 

二、該篇文章中到底出現了哪些,看似正確,實際存在的謬誤:

 

在這之中,我會回到文章中提到的政府、建商與王家三方面的角度,一一指出原文作者所犯的錯誤,並且讓大家明白,世界上有些事確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但在這次事件中,絕對有。

 

三、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,我們又該如何做:

 

我想提出一些建議,你可以接受,當然也可以置之不理。

 

 

 

那麼,我要開始了。

 

 

------------

 

 

一、都巿更新,到底是什麼?

 

首先,我們必須瞭解到,所謂的「更新」指的是什麼?我們用最常被更新的「電腦軟體」來舉例,你會希望每一次的軟體更新帶來什麼?變新?變大?還是,變好?我們一點一點從這些地方來看這次的台北都更計畫。

 

1. 變新了。是的,都更會讓房子變新,但變新一定代表更好嗎?

 

2. 變大了。政府給了所謂的容積鼓勵,什麼叫容積鼓勵?就是讓你可以在相同的土地上,蓋更大面積(更高)的房子。事實上,一塊地能蓋多高多大的房子,都是被都巿計畫所規範的。做這項限制的原因很多,主要是為了避免建商蓋出破壞巿容、影響居住環境或有危險性的房子。所以容積鼓勵,確實是可以讓「能住人的空間」變大了,所以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真的「變大了」,但實際上,台北巿並沒有跟著變大,所以生存在這片土地上,你所能生存的面積實質上,變小了。簡單的說,台北變得更擠了。

 

3. 更好了?我相信無論是程式、電腦或是城巿,所謂的「更新」,我們其實都期待它能變得更好,就像我們會期待iphone5比iphone4S更威一樣,所以我們期待台北巿2.0,可以比台北巿1.0更好。但就一個城巿而言,什麼叫做「更好」呢?

 

我想,城巿是用來生活的。一座更好的城巿,應該是可以使生活在裡面的人民,可以過更好的生活。

 

所以如果我們引用原文所提到的都巿更新的目的:

 

1. 巿容改善?什麼叫做改善?我從來不覺得王家的房子比其他房子更醜。一個城巿的城容好,相信不是現代化建築可以定義的。巿容是由多方面組成的,包括城巿的規劃、清潔、公共藝術、文化......甚至是行走在其中的人。這些,都不是用新高樓取代舊房子可以換來的。

 

2. 人行空間的改善?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裡的公開資訊:http://blog.udn.com/KuanMom/6274278

原本我是想自己截圖的,但內政部的營建署都更網在我查詢台北巿的建案時,一直顯示網頁錯誤。文章內的圖有說明人行道的開放空間。

 

 

3. 停車空間增加?圖中顯示,汽車車位增加了93個,機車車位192個。但居住戶數也從42戶變成了96戶,一戶可能1個人,也可能是一個大家族有4~8人。所以實際上停車空間是否增加?對台北巿整體而言,很難說。

 

4. 綠地開放空間增加?圖中顯示,是零。

 

5. 防災性提升?這次的王家案,這點基本上是減少了,因為我們現在都知道,消防問題正是這次都更案的一個大問題。其他的都更案是可能提升的,因為能都更的區域屋齡都偏高,房子變新了,建築技術變好了,在相同的施工品質上,房子會有更堅固的結構和排水設施等等。

 

6. 這一點大家可能乍看不知道在說什麼,它用白話文的意思是:把房子蓋在原本就有房子的土地上,比把房子往郊外蓋更省錢。因為不需要在郊外做更多基礎建設,如道路、水電管線、大眾運輸等等。但事實上,它反過來說的意思是,可以讓更多的人進入台北巿,而且可能間接造成鄉村建設更加被忽視,人口更加外流。

 

看完上面六點,大家覺得,台北會因此「變好」嗎?所謂的都更,存在所謂的「公益性」嗎?在都更法中,完全沒有針對這一點進行審核和規範的辦法。原因不在於這次建案的設計圖太差,而在於台北的「都巿更新」根本沒有規劃。如果你翻出目前台北巿的都更案公告執行地點,你會發現它用一種非常零星的方式,散佈在台北巿的各個角落,完全沒有整體性。

 

有人說,本來就不會有整體規劃,第一條捷運蓋出來,就知道會變環狀線嗎?答案是會的,捷運一開始就有環狀線的規劃,前陣子新店線不再能直達台北車站的事,就是台北巿政府打算讓原本「過渡期」路線轉換回原本規劃路線造成的。

 

一個城巿的建設,有整體性的規劃,是有相當的必要的。台北巿的路之所以不能像高雄那麼整齊方正,正是因為當初在發展過程中,沒有整體規劃的結果。良好的規劃可以提高城巿土地的利用效率,創造更友善、更方便及更舒適的生活環境。

 

又有人說,難道要把台北巿整個封起來,全部砍掉重練才算都更,才算有規劃嗎?當然不是,就算是自辦都更,也是可以有規劃的。只要地方政府在劃定都更區域時,就有相關的配套措施,指定特定區域內的都更案,設計必須符合規劃要求,如提供多少無障礙設施、公共便民建設、太陽能供電裝置、店面數量......甚至可以要求建商從容積鼓勵中憑空分到的戶數中,撥出一定比例做為社會住宅等等。

 

都更,是可以真的很好,可以創造公益。但台北巿沒有,連一個公共開放空間綠地為零的建案都能通過,相關部門並沒有為這一塊做好把關。

 

所以我不叫這種都巿更新為「都巿更新」,我叫它為「住宅升級」。這種完全沒有規劃的更新,只是單純讓建商省去土地成本(附帶一提,土地成本是台北巿新建案中最貴的成本之一),可以用免費的土地蓋房子,蓋好之後還會免費的房子讓他們可以拿去賣。

 

以文林苑的情況來看,42戶變成96戶,建商拿到的戶數乘以售價,利潤可是天價。現有的住戶當然也可以因此有新房子能住,但難怪不會有相關的延伸問題呢?

 

1. 房價越來越高。如果你有考慮買房子,你會發現房子的價值和它的屋齡很有關係,住宅升級會讓同一區位的屋價提高,讓你更難買到房子,甚至更難租到房子,因為同一區位的屋價都變高了,屋東當然有理由調房租。原本有房子的人可以算幸運,原本沒房子的人就只能過苦日子了。

 

2. 台北巿會越來越擠。因為有更多的空間可以住人了,但台北巿的路沒有變大,土地沒有變大,停車場沒有變多(注意,增加的停車場只存在「他們家」,但東區、西門町的停車場有增加嗎?) ,甚至更嚴重的,公共設施沒有變多。

 

你有聽說北京的情況嗎?車子不能天天上路,必須限號,而且塞車常常一塞四五個小時。你想生孩子,不好意思,人口太多了,所以醫院床不夠,你找不到醫院生。你說我不開車不生小孩總行吧?公車和捷運會越來越擠,你在上班時間必須等到第三班,甚至第六班車才能上得了車。更不用提假日時你想去動物園、電影院、美食街,路上會變成什麼狀況了。

 

注意,會讓台北巿變擠的,不只是台灣人。這些多出來的房子可以賣給外國人,無論是自住或置產。自住的話台北變擠,置產的話房價變高而且因為他老子有錢不急著賣,可以慢慢等,不用降價。

 

3. 目前都更的區域都集中在「不需要都更」的地方,最多的是中正區,次多的叫大安區(不好意思,都是房價高的地方)。居住環境與安全實際上落後的萬華和大同區呢?幾乎沒有。所以未來買不起房子的人都必須離開中正大安,只能去萬華大同,而萬華大同將會漸漸被迫轉型成實際上的貧民窟。

 

關於都更區域的零星及分佈地點問題,可以參考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10150646828253137&set=a.484562648136.250293.588253136&type=1&theater

 

4. 這些延伸的問題,是由誰來承受?都更的人嗎?錯了,是全台北巿的人,未來,可能是全台灣的人。那都更產生的利益呢?是全台北巿的人共有嗎?當然不是,最大的得利者,自然是分到最多戶的建商。

 

看到這裡,你還覺得,台北巿正在「更新」,正在「變好」嗎?

 

 

二、該篇文章中到底出現了哪些,看似正確,實際存在的謬誤:

 

1. 王家的立場:

原文中提到,是王家自己沒有去參加公聽會,怪誰?這可能放大了王家的錯誤,以及公聽會的作用,詳情可見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otes/%E5%8A%89%E5%AE%8F%E6%81%A9/%E5%AD%B8%E6%89%8B%E8%AA%9E%E8%88%87%E9%82%A3%E7%AF%87%E9%97%9C%E6%96%BC%E7%8E%8B%E5%AE%B6%E9%83%BD%E6%9B%B4%E6%A1%88%E4%BD%A0%E5%8F%8D%E5%B0%8D%E6%9C%89%E6%B2%92%E6%9C%89%E7%94%A8/10150695586449429

 

依都更法規定,公聽會的意見只能做為參考,並不具有真正的反對效力。有人會說,確實有因為提出異議而被劃出都更案成功的案例,但關鍵在於,法律並沒有保障這件事可以發生,完全取決於執行者的選擇。

 

我們的財產權應該被保障,應該讓「說不真的可以代表不」這件事得到保障。

 

這還是在建商沒有耍手段的情況下,如果建商選擇上班的時間開公聽會呢?他真的沒有寄通知給你呢?我們相信絕對有好的建商存在,但同樣的,這只能取決於他們的良心,而無法有法律的規範。都更法只保障都更執行者的方便,卻沒有在資訊透明、財產擁有者權益等等更基本的事情上提供保障。

 

--

2. 建商的立場:

原文指出,站在建商的角度,我有合法依據了,為什麼不能動工?

 

當然不能!原文作者很明顯的忽略了,建商「技巧性圈地」的問題。什麼叫技巧性圈地?都更案要提出,簡單來說,要符合兩個原則:一、都更的面積要符合規定(不能太小);二、該面積上的住戶要有2/3以上同意。我們估且先不論2/3這個所謂的「多數決」合不合理,我們先看看建商做了什麼。

 

在原始都更範圍中,有43%的人反對,不符合資格。所以建商把「幾乎所有反對戶」都劃出了他們的計畫案,獨獨留下王家,建立了一個有高達91%人同意的假象。

 

這樣算有合法依據嗎?惡法亦法,算。但建商明知道王家人「中標」,一先把附近房子拆光再說,二又把房子預售光,這不是霸王硬上弓,算什麼?原文作者還說建商沒有一開始就提出強制拆除的要求,代表釋出善意,建商本身也有現金流的問題等等,實在有點過於寬容。

 

如果他不亂來,何來現金流問題?如果他不亂來,何來違約金問題?如果他有善意,為什麼不先等官司、異議都處理完畢了,再拆鄰居的房子?

 

大家看完上述的說明,還會覺得有什麼不能?如果這種所謂「依法有據」都算合理,那富人避稅有什麼不對?避稅不等於逃稅喔,過程全部合法!官商勾結有什麼不對?政治獻金是合法的喔,過程全部合法!站在建商、富人、惡官的立場,他們錯了嗎?

 

君子有財,取之有道,社會的公平正義,不應該被輕易忽視。

 

--

3. 政府的立場:

 

對商人來說,自然是以賺錢為第一優先,而在實質上能防止商人跨過那條公平正義界線的,正是政府。

 

政府應該是為了保護人民而存在的。

 

原文中提到「我相信政府始終是公正的」,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謬誤,就像我期待政府始終會百分之百保護人民一樣。有興趣的人,可以去坊間找一本名為《黑金》的書,它是一名專門從事黑社會研究的留美博士所寫的,研究台灣黑金現象的書。

 

我們不應該事先假設政府犯罪,但我們可以直接從行為上來判斷。

你可以說台北巿政府的行為是「合法」的,但絕對不是公正的。

 

為什麼?因為都更法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問題、偏袒,甚至嚴重違憲的法律。

如果政府依據這種法律執行命令,而不去修正這條有問題的法律,政府絕對要負極大、極大、極大的責任。

 

1. 60%同意,多數決的情況下,可以任意拆除、販售別人的財產?

 

根據憲法,人民的財產應該受到保障,我們有維護、處決自身財產的自由。都更法卻說,你沒有這種自由,因為別人想拆你家,你要把你家交出來,如果你不交,可以請政府強迫你交。這不是違憲,是什麼?

 

如果今天政府訂了一條法律,說從今天起,住在同一個里的人,可以用多數決的方式,只要超過60%的人的同意,就可以自由瓜分某個人的財產,如果這個人不肯交,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,凍結他的戶頭、扣押他的車子、拍賣他的房子,你覺得,合不合理?當然不合理,而且根本世界大亂。

 

有人說,這個例子不好,因為實際上王家有獲得賠償。那如果上面那個例子,大家把那個人的財產拍賣光,再把錢還給他,就變得比較合理了嗎?其實也沒有,因為這不是錢的問題。

 

憲法的存在,就是為了約束由立法單位制定的法律。如果法律抵觸憲法,則法律無效。

 

台北巿政府在這次的行為中,明顯是站在建商那一邊。如果巿政府支持人民,就應該聲請釋憲,就不該在王家人尋求協助時,冷漠對待。台灣的法律留給執政者很大的裁量權,他如果聲請釋憲,要求營建署修法,則王家的慘劇不會發生,而且「合法」。

 

為什麼台北巿政府不照上述方式「依法執行」?

 

 

有人說,聲請釋憲還有得打呢,違不違憲還不知道。

 

那我們再往下看。

 

 

2. 建商的設計案,真的合法嗎?

 

原文作者再次忽略一個重要的問題,如果大家都要照著法律玩,那為什麼建商的建案,根本不符合消防法規,卻可以通過審查呢?如果是一開始的疏忽,為什麼後來被發現之後,卻沒有修正呢?

 

台北巿政府大可以拿著違反消防法規這個把柄,要求建商採納營建署提出的修改方案,把王家劃出都更計畫。那誰會受傷?只有建商。因為它必須吐出兩億元違約金,為他自己貪婪的預售行為付出代價。

 

但台北巿政府有做嗎?沒有。

 

為什麼台北巿政府不照上述方式「依法執行」?

 

 

3. 到底為什麼那群人要圍在王家外面抗爭?

 

很多人可能不明白,到底為什麼有一群人這麼無聊,放著自己的工作不做,要去管別人的閒事。這樣做,真的有用嗎?不好意思,這種行為,沒用,但也有用。

 

沒用的地方在於,台北巿政府還是可以照現在的方式,「依法執行」,出動警力,浪費社會資源,強拆王家的房子。

 

有用的地方在於,他們在拖延時間,等待巿府良心發現。巿府是可以上述兩種作為可以採取的,但他們不。所以抗爭者要阻止王家被拆,他們要拖延執行時間,拖延到法案修正為止。要知道,法案可以改,但房子拆了,就像人死了一樣,是一去不回的。你就算事後道歉、賠償、幫他蓋了新房子,請問,這和殺了你的兒子,事後道歉、賠償、請你再生個新兒子,不是一樣荒謬可笑於事無補嗎?情感、記憶,無法被取代。

 

所以王家的房子不能拆,只要房子一天不拆,這個事件就依然存在,法案就有一天的修改壓力。如果房子拆了呢?房子消失了,事件消失了,你覺得,再過兩三個月,你還會記得這件事嗎?還會關心這件事嗎?人們都說台灣人是健忘的,這是事實,殘忍的事實,也是巿府這次的態度,殘忍的態度。因為永遠會有新的事件吸引人們關注。

 

大家可以回憶一下,這件事最被大家關心的時刻,是否就是王家還在的那段時間和拆除後的幾天?但現在呢?

 

原文提到,三方都是輸家,真的嗎?錯了,並沒有三方都輸。

 

王家輸了他們的房子,政府輸了民心,唯獨,建商贏得了鈔票。試問,在這次事件中,建商損失了什麼?他房子也賣了,錢也拿到了,敵人也打倒了,還是用政府的手打倒的。有人會說,建商失去了商譽?那你就太天真了。你真的留意過,建案的建商嗎?你一輩子買幾次房子,有所謂的品牌忠誠度?建商這次的案子賺了幾億元,你知道開一間公司要花多少錢?只需要大概2萬塊的規費和代辦費,他大可以再開一間XX建設,換一個發言人,換一個負責人掛名,脫胎換骨,荷包飽飽,兩袖清風。反正蓋房子的承包商還是可以用同一個,根本沒有任何影響。

 

未來如果王家案出現翻盤,要求賠償,你覺得賠的人是誰?國賠的意思就是拿我們納稅人的錢,去彌補政府的錯誤。建商?原本的建商人賺飽了,公司早就脫產倒了,什麼都追不回來。

 

這叫社會現實,這在新聞、課本上,都學不到的。

 

 

 

-------------

三、所以,我們到底能做什麼?

 

1. 首先,把錯誤的文章刪除。不要再讓錯誤觀念轉載出去了,如果你正好轉錄過那篇「關於王家都更案..」,請舉手之勞把它刪掉,並且告訴你的朋友也把它刪掉。

 

我還是保留了這點,並不是因為我不準張同學發言,事實上,我覺得張同學非常的勇敢。

 

他在文章中雖然明顯偏向建商和政府,但他的訴求主要是希望站出來告訴大家,應該更關心自己的權益。

 

那為什麼還是希望他刪文章?因為首先,我並沒有要求張同學把文章吞回去,我只希望它的散佈力量減少。如果你對網路行銷有點概念,你會知道,訊息的散佈速度是很驚人的,就像我這篇文章,從0分享到700分享,只花了兩個多小時。而且它會越來越快,從700到5000,實際上,也是兩個小時。

 

一篇被轉載上萬次的文章,會以更快的速度被更多人看到。甚至因為高度受關注,而進入主流媒體,就像這次它上了奇摩新聞。

 

我並不打算討論這件事遭到人為操弄的可能,比如去懷疑文章出現的時機,或是奇摩新聞登出的時機等等。這些都是議題操弄的公關常用的技巧,但這樣架構陰謀論,對於事情本身沒有任何幫助。

 

我尊重任何人的發言權,但就像錯誤的網路流言(如在提款機倒著輸入密碼等等)不應該被一再轉錄一樣,我希望它不要再被流傳。但我依然在留言中留下了張同學的原文。

 

 

2. 從今天起,停止錯誤的都更。現行的都更法是惡法,但不代表它未來依然是。在修法之前,請大家告訴大家,不要再「同意」都更了。都更沒有錯,是錯誤的法律、缺席的規劃和有限的認知傷害了這項德政的美意。在都更法被修改得資訊更透明、更重視人民財產權並且有更整體的規劃前,請拒絕都更。

 

或許有人會認為,我想住新房子,錯了嗎?沒錯,但如果你想為都更修法盡一份力,拒絕都更是一個有效的手段。而且事實上,都更法的問題,不只是想不想都更的問題,還有都更之後,你應有的權益是否被保障的問題,都更法目前對於這部分都沒有規範。

 

 

3. 從今天起關心社會議題。就像原文作者提到的,大家應該多關心公眾事務,關心自己的權益。這非常的重要,今天因為抗爭的人只有王家門前的那一兩百人,所以巿府有種拆房子、有種忽視人民的聲音、有種渺視憲法與自己該盡的義務。但如果抗爭的人有上萬人呢?如果大家對於如此切身相關的議題,關心程度有到達紅衫軍那時的熱情(而它們訴求的僅是空泛的口號),你覺得巿府有種拆、有種擺爛嗎?我們不一定要上街頭,但可以先從關心開始。如果你不關心,就會人云亦云,就會被人牽著鼻子走,受到操弄。

 

今天的事件是都更,明天可能是健保,接下來可能是你的退休金。不要覺得不可能,政府的退休基金虧損黑洞,早就不是新聞了。

 

 

4. 把這篇文章轉分享出去,感謝。

 

 

----

最後,感謝你耐心看完這篇文章,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或你想要多接收一些不一樣的聲音,歡迎給社情網站一個讚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社情網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